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—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

发布者:   发布时间:2022年04月26日 14:33   


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,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,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传承红色基因,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,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,高屋建瓴、思想深邃,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,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,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,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,最关键的在于坚持党的领导,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。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,中国人民大学注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,被誉为“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”。无论时代变迁,其始终不变的是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,展现了“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、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”的精神品格。历史经验表明,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。牢牢坚持党的领导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才能把握正确办学方向、走出中国特色之路,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;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,才能站稳政治立场,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等建设,办出世界一流质量。

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,要传承好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。回望历史,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紧密相连、荣辱与共。很多大学在烽火硝烟中诞生,很多大学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,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,是激励无数青年走近党、了解党、加入党的重要阵地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,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、整理和研究,深挖校史中的“红色元素”,丰富思政课的内涵和素材,引导学生知史爱党、知史爱国、知史爱校;要创新方式方法,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以及党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故事,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,赓续红色血脉,让听党话、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追求。

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,要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。从培养“革命的先锋队”,到培养“万千建国干部”、培养“国民表率、社会栋梁”,再到培养“复兴栋梁、强国先锋”,中国人民大学为我们树立了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的典范。世界一流大学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者,是“国之重器”。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,必须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作为根本宗旨,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始终与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。要想国家之所想、急国家之所急、应国家之所需,在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引领时代,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引擎中展现作为,在锚定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中解决“卡脖子”问题,造就真正服务国家的栋梁之材,为服务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、人民幸福贡献力量。

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,要扎根中国大地。我国有独特的历史、独特的文化、独特的国情,这要求我们必须扎根中国大地,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。“世界一流”是对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要求,“中国特色”则是中国国情、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。扎根中国大地,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,走自己的路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,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。扎根中国大地,必须立足国情民情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,坚持“四为服务”,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办教育、做学问。扎根中国大地,必须坚定文化自信,以高度的自尊、自信与自觉从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改革创新的新成效中汲取力量,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优势。

“育才造士,为国之本。”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,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。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,必须立足新时代新征程,科学回答好“为谁培养人、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”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培养更多的“复兴栋梁”“强国先锋”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。(本报评论员)

(原文出处:2022-04-26《中国教育报》  摘自:教育部网站)